智能终端驱动智慧城市变革:16万亿市场重塑城市未来
据《2025中国AI硬件产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2025年中国AI硬件(不含手机和汽车)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1.1万亿元,较2024年的9718亿元增长13.4%,标志着我国AI硬件产业正式迈入万亿级规模时代。我国智能终端市场结构呈现多元化发展特征。在消费端,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接近1200亿元。
智能家居相关细分市场规模达到370亿元。在公共服务领域,各类智能终端设备应用规模超过6000亿元,质检机器人、巡检机器人等工业级应用产品表现突出。
作为智慧城市的“神经末梢”,智能终端负责采集数据、执行指令;而智慧城市则作为智能终端应用的“综合舞台”,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。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提出了“建筑智能终端”的概念。他认为,建筑将成为继手机、汽车之后的下一代智能终端,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。智能终端正在从各方面深入渗透影响智慧城市的未来。
城市治理: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预警
智能终端正重塑城市治理模式。传统城市治理依赖人工巡查和被动响应,而智能终端实现了全天候、自动化的城市运行监测与预警。
在南宁智慧社区,高空抛物AI监控设备一旦监测到抛物行为,系统会自动报警并记录全过程,解决了高空抛物“发现难、阻止难、处罚难”的问题。深圳福田区通过智能回收箱实时监控垃圾投放点运行状态,箱满后40分钟内企业就会来清运。龙岗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副局长席炜表示:“今后政务云不仅能提供更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,还将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,推动政务服务更智能、更贴心。” 该区在全国率先部署基于自主创新的人工智能计算平台的算力底座,推动政务云的智能化升维。
智能终端还提高了城市应急响应能力。在济南槿椿颐养中心,老人们房间设置的防跌倒雷达检测到老人跌倒后,会及时向服务台发出提醒,护理员将第一时间赶到进行应急处理。
公共服务:普惠便捷的民生体验
智能终端使公共服务更加普惠便捷,推动了“数字平权”的实现。龙岗区为每位居民打造“4T数字生活空间”,包括T级存储、T级流量、T级公共资源和亿级人工智能Tokens,保障居民在数字世界的四大基本权利:生存权、交流权、发展权和智慧权。
在医疗领域,智能终端大幅提升医疗服务效率。浙江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DeepSeek大模型为中枢,构建“AI+医疗”智能生态系统,患者线下就诊平均耗时由过去的每次49分钟缩短至28分钟。
智能终端还创新了养老服务模式。济南槿椿颐养中心应用智慧养老系统,为老人提供多样化的智能养老服务。该中心自主开发的智慧养老系统具备养老服务智慧管理、健康数据采集与分析等多种功能,已为园区474位老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。
城市产业:驱动经济转型升级
智能终端产业本身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,同时也为传统产业赋能,推动经济转型升级。
AI硬件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。在技术层面,大模型等AI核心技术的突破为硬件智能化提供了基础支撑;在应用层面,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智能化需求持续释放;在产业层面,上下游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正在不断完善。
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制造业发达地区在AI硬件产业化方面走在前列。以上海为例,当地已形成从芯片设计、算法开发到整机制造的完整产业链。同时,中西部地区也在加快布局,成都、西安等城市在特定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。
智能终端还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。深圳打造“深i回收”平台,将可回收物与低值回收物捆绑,要求企业同步回收,同时统一智能回收箱的外观样式,实现“去商业化”。这一模式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,提高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。
未来趋势与挑战
未来五年,中国AI硬件产业将保持15%-18%的年均复合增长率。智能终端与智慧城市的融合将不断深化,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。交互方式更加自然化,语音识别、手势控制等新型人机交互技术将普及。建筑作为智能终端、城市数字孪生等新形态将不断涌现,最终实现“城市即计算机”的愿景。智慧城市的竞争,将不再是硬件设备的堆砌,而是智能终端与城市治理、公共服务、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能力。那些能率先构建起智能终端生态系统的城市,必将在未来城市竞争中占据先机。
声明: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,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。
下一篇:没有了!